新村镇: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来源:陵河党旗红 发布日期:2023-04-25 分享到: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伴海而居的新村镇,村民过去以打渔为生,生产结构单一。  现在的新村,在党建引领下,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逐渐成为具有疍家特色风情的精品旅游小镇,新经济新业态频现,2021年《多措并举帮助渔民转产转业》入选海南省“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十大典型案例;2023年,疍家民宿获评海南省首家“海上共享渔庄”,多个村先后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每年冬季,万人涌入新村,体验这里发展的一切……

党建是“虚功”还是“实绩”?新村用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延伸组织触角,建强基层治理一线堡垒。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团结党员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一线堡垒。新村镇党委运用系统化思维谋篇布局,在“县委+镇委+村级党组”三级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将党的组织触角向海上延伸,指导成立疍家渔排协会党支部,让党旗在海上高高飘扬。同时,持续深化“党总支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工作机制,引导农村党员在一线亮身份、做表率,针对民生服务、乡村治理等领域的痛点难点,实行“包片包户、走访入户”,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诉求。2022年,红蜻蜓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序解决;完成11条镇域道路硬化改造工程,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聚焦乡村治理,续写“村富民美”美丽新村。新村镇党委坚持上下一盘棋,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优化关键要素配置,在聚合力、强能力、激活力上下功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善治格局。一方面强化典型示范效应,将南湾村、盐尽村作为清单制和积分制试点村,通过组织融入、服务融入、工作融入,逐步将积分制贯穿基层工作各条战线,画好农村基层治理同心圆;另一方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制定《新村镇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联席会议工作制度》,有效整合镇公检法司站等部门力量,完善“基层吹哨,部门报送”等工作协调制度,实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截至目前,新村镇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984件,解决1981件,解决率达99.8%。

深入挖掘资源凛赋,推动党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的关键。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才有源泉活水,人民生活才能根本保障。新村镇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潟湖周边近岸海域陆源养殖尾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及海上养殖渔排在养殖过程对水质造成污染,潟湖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严重破坏。如何“保渔业生产、守环保底线、促转型发展”,检验着党员干部的初心,映照着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新村镇党委坚持问题意识、问题导向,紧扣“2+7+3+N”发展格局,全产业链打造渔业发展新模式。大力推广深海网箱养殖,优化审批流程,积极为群众解决办理过程中的堵点难题,帮助14家渔民合作社取得297.253公顷的海域使用权。大力推动疍家文化旅游区建设,结合疍家传统保护村落、红树林湿地公园等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疍家渔排微改造、水上交通组织等举措,力争构建“山林变花园、农家变民宿、渔村变景区”的新村模式,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升级。2019年以来,新村镇党委会同有关部门,清退5692.87亩养殖鱼(虾)塘、459户养殖渔排,完成生态修复690亩,种植红树林6000多亩,1000余名渔民转产转业,新村潟湖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治理;2022年,渔业产业分红16万元,受益困难群众172户600人。

如今的新村,潟湖重生、滨海重塑、产业重构,在向海而生中开启乡村振兴新图景!

附件:
网站导航>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网站支持IPV6

主办单位: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陵水黎族自治县营商环境建设局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83381301(网站维护电话)

琼公网安备469028020001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280005  琼ICP备05000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