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陈凡(左)与钱前在陵水南繁育种基地合影。(图片由陈凡提供)
■ 本报特派记者 邱江华
在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执行主任陈凡的手机里,有一张保存了近20年的照片。每每翻到这张照片,陈凡总会触动,“看到它,我就想起了这些年南繁的变化,20年时光荏苒,这片土地已全然变样。”
陈凡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这张照片拍摄于2004年冬天,在陵水黎族自治县的南繁育种基地。照片中,陈凡和时任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的钱前搭着背。他们身后,是大片的稻田,一垄又一垄,绿油油地透着生机。
为什么这张照片对陈凡而言如此珍贵?“可以说,那时起,南繁育种梦就深深扎进了我的心里。”陈凡回忆道,自从他回国开始以水稻为模式材料开展科研工作以来,每年冬季都会到海南繁育水稻种子。
“南繁”,是离“育种梦”最近的地方,也是国内农业尤其是种业科技工作者“定期聚会”的地方。早些年在南繁开展田间工作十分辛苦,陈凡和同事们在北京、海南两头跑。在海南,科研条件、生活配套设施落后,甚至洗个热水澡都是奢侈。他们收获了育种材料,只能再背回北京开展科学研究。如此“候鸟”般的生活,陈凡过了20年。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南繁被赋予了更大的历史使命。
2021年5月,海南省协同全国科研院校以及相关种业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破部门藩篱,设立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陈凡受聘为实验室执行主任后,才真正在海南安定下来。多年扎根一线,他不仅是南繁巨变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截至2022年底,实验室已拥有17.2万平方米物理空间,配备科研设备7100余台(套)。”陈凡说,目前,实验室里的大型仪器公共服务中心、种质资源分子鉴定平台等开放共享平台已投入运行,并对来自全国不同科研机构和院校的科研人员开放共享,在这里可以实现育种联合攻关。
陈凡表示,如今的南繁,倚靠崖州湾科技城的崛起,不仅是育种基地,更是国际合作大舞台。“种子”在这里经历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淬炼,未来,它们还将穿上有自主知识产权烙印的“国服”,走出“南繁硅谷”,撒播在世界各地。
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陈凡倍感振奋,他也期待着把南繁故事分享给大家。“在会议上,我还将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提出相应建议,为推动种业发展、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