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陵水新村镇疍家渔排。海南日报记者王程龙 摄
郭玉光在渔港里穿梭忙碌。 被访者供图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双节”假期,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港比平日更热闹,一艘艘渔船穿梭在渔港里,将一批批游客从码头接驳到餐厅、民宿,体验海上人家的独特风情。疍家渔排协会会长郭玉光忙得脚不沾地,刚把上一批游客送上接驳船,又立马迎接下一批游客的到来。
有时,郭玉光摇身一变为讲解员,将熟悉的故事娓娓道来:海南疍家人散居在沿海各市县,陵水和三亚是其中主要的两个聚集地,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长久的生产生活中,疍家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海上族落,衣帽、居屋、饮食、民歌、婚嫁等民俗文化极具特色;气鼓鱼粥是新村渔排上最经典的海鲜佳肴之一,浓郁鲜香,鱼肉嫩滑……
400多户疍家渔排在新村港星罗棋布,食客一边吃着疍家特色美食,一边欣赏壮观独特的场景。作为土生土长的疍家人,郭玉光希望能借助“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疍家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把疍家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这些年来,他一直为此而努力。
年轻的郭玉光从父辈手中接手疍家渔排餐厅,不仅将气鼓鱼粥、酸梅鸭、菜粽等疍家传统美食继承和弘扬,还推陈出新打造椰香鱿鱼等创意菜,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做美食,也是在讲故事,把疍家美食文化讲给大家听,让更多人喜欢上疍家美食。”郭玉光说。
他还牵头成立了陵水海上疍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承包了渔民的旧渔排,将其打造成以疍家文化为底蕴、海洋元素为特色的海上疍家民宿。如今,游客来到新村港,不仅能吃疍家美食,还能住海上渔排,了解疍家文化,全方位体验疍家海上生活。
2021年,民宿一期开业,共设4间客房,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周末和节假日时常常一房难求。“我们始终坚持将传承疍家文化放在首位……推出赶海、拖地笼等游玩项目,让住店客人的体验更加丰富。”郭玉光说。
走进海上疍家民宿的陈列馆,不同材料织就的渔网,木刨、墨斗、木锯等制作修补船的工具,用油螺壳做成的饭勺、传统的疍家服饰、新村疍家民歌选集……这些物品都是陵水疍家渔排协会成员从疍家百姓手中收集而来的,浓缩着疍家历史及生产生活日常。郭玉光说:“别看一件小小的物品,都是展示疍家文化的窗口,能将疍家文化传播得更远。”
在给游客更多体验的同时,也增加了渔民就业的机会,拓宽了渔民增收渠道。在生态红线内清退鱼塘后,渔民黄华美被吸纳到海上民宿从事前台的工作,这不仅让他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且收入更加稳定,还较此前提高了不少。
“相较于过去从事海水养殖时的靠天吃饭,我们更喜欢现在吃的这碗‘旅游饭’。”郭玉光说,接下来,他计划在民宿中心广场两旁搭建“水上学堂”和“水上婚船”,并定期展演,重现疍家婚礼和教育的场景,展示原生态、丰富多彩的疍家文化,增添民宿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