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五场)

来源:海南新闻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2-07-01 10:56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分享到:
微信
X

“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五场)
“彰显山海黎乡特色 推动昌江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022年6月29日)

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廖宝祺: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十五场——昌江专场,主题是“彰显山海黎乡特色 推动昌江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昌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自贸港“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把融入“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作为“新使命”,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原则,打好现代产业基础,精准谋划项目,加强招商引资,做强以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同时发挥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产业基地、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基地、现代海洋渔业综合基地“四个重要增长极”功能作用,努力走出一条彰显山海黎乡特色的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天下午的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中共昌江黎族自治县委书记陈儒茂先生,中共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梁明先生,中共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副书记、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党(工)委书记陈卫能先生,中共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增荣先生。接下来,他们将向大家介绍昌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举措,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陈儒茂书记介绍有关情况。有请。

中共昌江黎族自治县委书记陈儒茂: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昌江的关心和支持。过去五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以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的殷切嘱托,紧扣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高质量迈进,努力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贡献昌江力量。主要的工作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6%;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全省第二。96个总投资658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获批省级园区,以核电为主导的清洁能源产业累计产值174亿元;核电二期、核电小堆累计完成投资超85亿元。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1亿元、增长1.24倍。热带花卉、水果等“十大特色种养业”初具规模;“春赏木棉红、夏品芒果香、秋游棋子湾、冬登霸王岭”旅游格局形成,2021年旅游接待过夜人数首次突破百万人次。三产结构由28.8:40.8:30.4优化为25.1:40.1:34.8。

二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森林覆盖率达64.16%,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海南省森林城市,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生物多样性得到充分保护,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不断增长;海尾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众多候鸟的栖息地。营商环境持续向优,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7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8条、“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等措施,实行企业联络员、招商代办员、工作专班等服务,5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跑动”,吸引海螺集团等大型企业落户,全县市场主体1.5万户。社会文明指数持续攀升,社会文明大行动连续3年领跑全省,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卫生乡镇等荣誉称号。

三是民生保障基础更加厚实。2.3万名贫困群众、3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零就业”家庭全部清零,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王下乡“乡村振兴样板”带动当地群众吃上“旅游饭”,获4个全国文明村镇、6个国家森林乡村以及一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文明生态村创建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创成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引进首都师范大学等优质资源合作办学,医疗、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获全省“全光网”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连续三年在全省“四好农村路”评比中位列前茅,“五网”基础不断提质。一举铲除盘踞昌江三十年的黑恶犯罪团伙,从源头扫清黑恶土壤和幕后“保护伞”“关系网”,刑事案件连续5年下降,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攀升。

四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不松劲,立案审查调查943件、党纪政务处分815人,纪检监察工作连续4年居全省前列。持续打出“五不为”问题整治、“查破促”“比学赶超”“能力提升年”等作风能力建设组合拳,加大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工作力度,率先开展“大调研、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断提振。创新打造农村“十星”两委、“五星”机关党支部等党建品牌,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作用不断增强。

今后五年横跨封关运作前后,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关键期,也是昌江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关键期。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构建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海南创新能源产业基地、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产业基地、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基地、现代海洋渔业综合基地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县的发展格局,奋力走上彰显山海黎乡特色的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坚持“一盘棋”理念,融入新发展新格局。在服务和融入“三极一带一区”方面,根据全省统筹指导意见,编制新一轮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明晰融入儋洋经济圈、共建滨海城市带、与中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其他片区联动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谋划打造山海黎乡特色的西部滨海城市。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加强与北部湾经济组织、粤港澳大湾区、泛珠地区、长三角地区等区域战略合作,重点与苏州、无锡等地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化布局,健全城乡综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县城旧城区更新、新城区优化、海钢海矿转型发展区绿色升级,以特色产业小镇为抓手,优化中心镇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二)坚持生态立县,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在保护和利用热带雨林资源方面,积极推进热带雨林保护和修复,推动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与昌江地方融合发展,创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4A级景区、世界研学基地,打造霸王岭海南长臂猿旅游小镇、王下乡“乡村振兴样板”,努力让宝山硕果累累。在生态环境提升方面,全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统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国家森林城市、“十四五”无废城市创建,系统推进“六水共治”攻坚战,持续打好水、气、土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着力解决水源地保护、矿山修复、工业废气和扬尘污染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全域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面,将结合“双碳”工作,完善有利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比如,我们将从顶层规划设计上统筹陆海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城市生态化更新、廊道绿化、村庄绿色改造;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探索“零碳”园区、“蓝碳”试点,不断在体制机制、产业模式、市场化投融资等方面,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实现路径。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立足当前,着力稳住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出台重点产业扶持、扩大投资、助企纾困等政策,努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推动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着眼长远,着力构建与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中导入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海洋科技及核电关联产业等项目,打造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打造十大特色种养业品牌;谋划发展橡胶下游产业,发展橡胶终端产品。加快建设智慧渔业产业园,推进深海网箱养殖规模化,引导渔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围绕“中国西岸·小众天堂”定位,持续丰富“春夏秋冬”旅游格局,借用大型综艺等助推文旅融合,完善旅游配套和产品供给,打造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同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重点领域改革,实施“高企倍增”和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推进院士工作站、南繁科研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创新园区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努力推动土地要素、技术创新、数据运用、人才引进、招商引资、薪酬制度等集成创新,打造良好创新环境、营商环境。

(四)坚持共享发展,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重打造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用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县域医共体改革成果,推动紧密型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加快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办好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事业。着重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乡村产业发展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做强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振兴农村集体经济。保护好王下乡等黎族文化特色乡镇,做好洪水村“船形屋”等文化遗产修复,保护好钱铁洞等文物遗存,传承和挖掘黎族苗族文化、东坡文化等传统特色文化,将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着重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立完善各领域风险发现、处置、报告等机制,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和防范,不断提高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深化创文巩卫行动,努力拿下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打造“文明昌江”“平安昌江”“法治昌江”“文化昌江”“美丽昌江”“清廉昌江”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五)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提升干部能力作风和基层组织战斗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能力提升建设年暨“查破促”“大调研、大讨论、大实践”活动为抓手,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落实好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典型案例发布制度,组织开展好干部专题培训,推动干部到产业转型、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等第一线锤炼,打造一支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持续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推动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引领乡村振兴、引领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廖宝祺:感谢陈儒茂书记的精彩发布。接下来,我们进入答记者问环节,请记者提问前通报所代表的媒体机构。现在开始提问。请举手示意。

人民网记者: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请问近年来,昌江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取得了哪些实际成效?谢谢。

中共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梁明: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以及在海南考察时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融入自贸港建设,全力打造好营商环境这个“金饭碗”。

营商环境好不好,最直接地体现在市场经济活力。去年,昌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74亿元,同比增长8.6%;固定资产同比增长48.4%;新增市场主体3153户,首次突破3000户大关,同比增长31.43%。“4·13”以来,昌江招商引资的落地率走在全省的前列,通过这个现象说明了昌江营商环境正在持续地改善,同时我们始终把推动解决营商环境堵点难点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高位推动,强化顶层制度建设。2018年以来,我县相继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金17条”、促进经济发展“高28条”、招才育才用才“优20条”等政策措施。出台与企业的沟通联席会议制度、县委书记和县长服务企业接待日、县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成立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今年以来,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活动”,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位县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名服务专员”招商机制,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银企对接、产业升级等全方位服务。

二是提高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为1个工作日,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办理不超过0.5个工作日,市场主体设立平均审批时限约6.1个小时,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18个部门共235项政务服务事项划转至县审批局,设置窗口服务事项1545项、“零跑动”事项935项、“不见面审批”事项1233项,设立“未办成事协调服务窗口”“24小时不打烊审批材料中转站”。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基本建成与国家、省相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创新项目竣工综合验收新模式,验收材料从50项减至11项,验收审批时限从90个工作日缩减至5-7个工作日,大幅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在园区审批制度改革方面,下放13项审批事项至工业园区,园区内的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法定的96个工作日,缩短至48个工作日。

三是增强服务,优化企业成长环境。在惠企政策方面,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每年设立2000万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在政企沟通方面,成立县工商联(总商会)检察工作站、县工商联(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丰富了民营企业维权渠道;设立12345政务服务营商环境专线,建立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反馈工作制度,市场主体反映问题及诉求办件办结率达较高。在纳税方面,推出微信预约办税服务,推广增值税发票“线上申请,网上缴税、自助开具”模式,实现发票代开全面自助化。在电力申请方面,高压业扩报装由6个环节精简为3个环节、低压业扩报装由3个环节精简为2个环节。低压电和高压单电源平均接电时间,比“十三五”期间大幅减少约2/3。在人才服务方面,建立高层次人才联络员队伍,专为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服务、住房保障等8大类服务。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新闻联播记者:我们知道,昌江在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正着力打造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请为我们介绍一下清洁能源产业园的基本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及思路举措。谢谢。

中共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副书记、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党(工)委书记陈卫能:昌江拥有一段特殊而又辉煌的海岛工业文明历史,曾经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靠山吃山”发展矿石采掘加工和水泥建材等产业,为海南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资源终有枯竭之时,产业亟待升级转型。近两年,县委、县政府谋定而后动,结合我县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原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基础上,依托昌江核电清洁能源基地优势,聚力打造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蹄疾步稳探索一条符合自贸港产业定位的清晰转型路径,致力破解资源枯竭的发展后劲之忧,实现从“黑灰”产业向“绿色”发展的“脱胎换骨”式的转型。

去年6月,昌江清洁能源产业园被正式纳入省级园区管理,开启了园区“二次创业”的新征程。我们结合已有产业基础和战新产业方向,从顶层设计上按照“一园多区”组团模式,布局了“核电关联及新材料产业先导区、太坡零碳制造及科创服务区、叉河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核电现代海洋产业试验区”四个特色片区,规划陆域面积1666公顷,重点发展以清洁能源、新型材料、资源循环、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一年多来,通过核电先导区筹建、龙头型企业招引、标志性项目建设、产业间协作互补,园区发展实现稳步开局,一批如华润建筑垃圾消纳场、鲁电生物质发电等固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投入运行;海螺新型绿色包装、海南行者科技碳酸锂等高端装备及新材料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目前,入园企业已达61家,其中,世界500强控股和投资企业6家,规上企业14家;在建项目18个(社会投资项目14个、政府投资项目4个),储备及拟建项目31个,计划投资额超200亿元。截至去年底,园区实现营收124亿元,增速21.48%;全口径税收超11亿元,增速22%;高企数量增幅超400%,为实现到2025年园区产值超300亿元目标夯实基础。

下阶段,我们将以省委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沈晓明书记调研昌江时的讲话为指引,以“打造绿色零碳园区”为方向,以加快跻身自贸港重点园区为目标,聚力推进园区开发、项目建设、产业链构建,为昌江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一是“整体瘦身”与“局部增肥”相结合做好规划引领。我们秉持资源集约节约、产业空间优化理念,针对资源消耗型传统产业、技术密集型战新产业,分别从空间规划上进行适度压缩和重点保障,从规划层面引导转型,实现新园区陆域规划面积压减1004公顷。目前,按照“三区三线”划定最新要求,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二是“长远布局”与“近期发展”相结合把握园区开发节奏。综合考虑土地及财力支撑,分步骤、分片区完善基础设施及功能配套,先期启动“六横三纵”路网、供水、供电、污水等一批基建类项目,今年3月16日,首条贯穿先导区的二纵路正式开工建设。同时,按照产业、生态、生活“4+3+3”的空间格局确定片区开发“一张蓝图”,做到“先产后城、以产促城、产城匹配”。三是“对内挖潜”与“引育增量”相结合驱动产业稳步转型。重点引导实施固废利用产业链延伸、传统骨干企业节能技改,支持企业“推陈出新”;同时强攻招引清洁能源和新型材料等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做到“抓大不放小”,防止转型中的动能失速。四是“产业协作”与“片区联动”相结合保持特色发展方向。锚定“低碳减废”到“零碳无废”园区创建目标,引导入园企业上下游协作耦合,推动园区乃至县域内资源循环回用、能源梯次利用;同时注重不同组团与周边乡镇的联动发展,通过产业集群带动服务业态集聚、城乡面貌提升、群众就业创收。五是“行政优化”与“市场改革”相结合创新园区运行机制。探索实践“管委会+平台公司”双主体和筹建专班为补充的运行管理模式,先行实施园区招商、审批职能与县直部门“政园合一”改革,实现行政领域的瘦身健体、扁平管理;同时加快园区平台公司改革重组步伐,通过与央企国企合作,推动园区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管理市场化,有效整合提升园区平台公司自我造血功能。

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昌江王下乡曾经是最偏远、最贫困的乡镇,如今不仅王下村民致富了,王下乡还成为了自贸港新兴的旅游网红打卡点。请问王下乡是如何实现这种蝶变的?谢谢。

中共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增荣:王下乡曾是昌江最偏远、最贫困的地区,全乡辖4个行政村,总人口790户3330人,均为黎族人口,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网,4个行政村均为贫困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34.8%。经过人民群众和县委县政府多年脱贫攻坚的努力,全乡贫困村贫困户实现了脱贫退出,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266元,较2016年增长了两倍;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18年获评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

近年来,我县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托王下乡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和黎族特色文化优势,研究提出建设“中国第一黎乡”的目标定位,明晰打造王下乡“黎花里”文旅小镇的实现路径。2019年启动王下乡“黎花里”文旅小镇建设,统筹资金6200多万元完成了“黎花里”文旅小镇第一期、第二期项目建设,充分挖掘特色黎族文化、史前文化、农耕文化内涵,依照各村地理位置、村庄特色,以点串线、连线成面策划打造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黎花三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2000多万元打造“黎奢 浪悦”“黎奢 时光里”主题民宿,浪论村获评五椰级乡村旅游点、洪水村获评四椰级乡村旅游点。自2020年“五一”以来,全乡接待旅游约17万人,旅游收入超1000余万元,带动17户村民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产业,100多名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下一步,我县将持续探索拓宽“两山”理论转化路径,推进“土地入股”“联合企业和科研院所”等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大力培育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开发“黎花三里游”精品路线,让群众吃上旅游饭,着力打造成为全省乡村振兴样板。

香港商报记者:为实现“昌江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昌江提出“五地两县”发展布局。“五地”首要打造“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请问将如何打造?同时,如何来发掘昌江特色文化产业?谢谢。

梁明:首先,我回答关于打造“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这个问题。可以说,海南旅游所需要的元素昌江都有。有山—最大的热带雨林霸王岭;有海—最美的西海岸棋子湾;还有江—昌化江、珠碧江这两条大江;同时还有湿地;有矿产资源——包括亚洲第一富铁矿及昌江玉石等。我们通过这些布局,把昌江的优质资源变成一流的旅游大景区,来打造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重点是通过在空间布局上发展“一片一线一带一路一中心”全域全季全时旅游格局。

“一片”就是以霸王岭的热带雨林、王下、七叉木棉这几个片区,重点是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4A级景区,依托王下乡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打造“黎花里”中国第一黎乡,举办霸王岭国际马拉松赛等活动赛事。“一线”是指海岸线,重点推进棋子湾省级旅游度假区、棋子湾国家海洋公园、海尾湿地公园4A级旅游景区建设,打造“中国西岸·小众天堂”的旅游品牌。举办“棋子湾围棋大赛”活动赛事。“一带”就是沿昌化江沿江一带,我们充分挖掘黎族苗族民俗文化、古人类文化等,重点推进昌化江入海口景区、昌化江畔木棉景区、三月三黎族发源地等特色旅游品牌景区建设。“一路”是指棋子湾至叉霸旅游公路沿线的乡村旅游。“一中心”是指石碌镇作为旅游集散中心。同时,我们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目前我们正在和有关第三方进行深度合作,打造一个“旅游+综艺”,力争把昌江建设成一个最美的拍摄基地,推进我们“旅游+综艺”产业的发展。

其次,我回答关于发掘昌江特色文化产业的问题。根据考古发现,昌江是海南人类活动最早的地方之一,文化历史悠久。我们将深度挖掘黎族文化、东坡文化、峻灵王文化等优势资源,展现山海黎乡人文资源的独特魅力。

一是要大力发展史前文化。加强在皇帝洞、钱铁洞等文化研究,通过讲述昌江考古故事、体验皇帝洞新石器遗址、钱铁洞旧石器遗址等活动,将史前文化与旅游结合。二是要深度开发黎族苗族文化。举办黎族苗族民俗文艺活动,鼓励开展黎族非遗艺术演出,创成全国知名的黎族文化特色小镇。加快建设王下乡黎花里项目,打造“中国第一黎乡˙海南香格里拉”旅游品牌。三是挖掘峻灵王历史民俗。挖掘昌江“峻灵王”文化和习俗,讲好峻灵王故事。四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按照活态传承、立体保护的原则,全面提升非遗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海南日报记者:“六水共治”是“十四五”期间海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在全省一盘棋布置全面开展“六水共治”攻坚战背景下,请问昌江是如何推进“六水共治”工作的?下一步又将如何向纵深推进?

吴增荣:治水是德政,抓治水就是抓生态、抓发展、抓转型、抓民生的思想在全县上下已经形成共识。近期我们重点在工作机制、技术支撑、项目谋划等方面下功夫。

在工作机制方面。我们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的县级工作领导小组,是全省第一个揭牌成立县治水办公室的市县,并从全县党政干部中择优选调10人集中办公。我们持续完善治水工作会议、工作信息管理等各项制度,各乡镇均成立乡镇级治水办,县、镇两级治水办体系已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在技术服务体系方面。我们与海南水利设计研究院、徐祖信院士团队等共5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我县高质量推进“六水共治”提供了智力支撑保障。

在项目谋划方面。我们坚持项目为王,高标准建立治水项目库。完成建立5年治水攻坚滚动项目库,梳理出初步项目161个,总投资超100亿元。我们正大力推进各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引入社会资金,促成治水项目开工。

在宣传教育方面。我们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参与到“六水共治”工作中来。通过举行攻坚战动员部署会、千人誓师大会、六水共治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等大型宣传动员活动,提升“六水共治”知晓覆盖率和参与度。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建立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用制度逐渐规范治水各项工作。同时开展一批专项行动,在“清四乱”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大清河专项行动,重点优先解决群众最揪心的水污染问题、最关心的饮用水等水环境问题。同时,实行最严格的年度目标考核制,通过考核倒逼治水出实效,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昌江特色的治水之路。

廖宝祺:感谢吴增荣副县长的回答。今天下午的发布会现场答记者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

刚才,昌江县委书记陈儒茂先生重点介绍了昌江过去五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以来的工作亮点、成就和经验,以及今后五年昌江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其他3位发布人分别围绕优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和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地、建设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打造王下乡“乡村振兴样板”,以及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朋友们关切的问题。通过他们的介绍和回答,向大家充分展现了昌江积极抢抓机遇、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真诚地希望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关注昌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进展成效,加大对昌江宣传和报道力度,深入挖掘昌江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推动昌江走上“彰显山海黎乡特色的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新举措和新成效。发布会结束后,如果大家还有进一步的采访需求,欢迎联系我们省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或者昌江县委宣传部的有关同志。再次感谢4位发布人的精彩介绍和回答,同时感谢记者朋友们的积极参与。

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附件:
网站导航>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网站支持IPV6

主办单位: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陵水黎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83314816(网站维护电话)

琼公网安备4690280200011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280005  琼ICP备05000041号